夏季养生
夏季气候的特点
夏天,是从立夏之日起,到立秋之日止。其间包括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等六个节气。
“夏三月,此谓蕃秀,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”,意思是说,在夏天的三个月,天阳下济,地热上蒸,天地之气上下交合,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了,所以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。
夏季人体的特点
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,对于人体而言,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。人体阳气外发,伏阴在内,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,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。为适应炎热的气候,皮肤毛孔开泄,而使汗液排出,通过出汗,以调节体温,适应暑热的气候。
夏季养生注意三防
1.在盛夏防暑邪。中医认为,暑为阳邪,其性升散,容易耗气伤津。
2.在长夏防湿邪 。湿为长夏之主气,中医认为,湿为阴邪,好伤人体阳气。其性重浊粘滞,故易阻遏气机,病多缠绵难愈,湿邪易伤脾阳。
3.防因暑取凉。这是告诫人们在炎热的夏天,人们一定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,正如《黄帝内经》里所说:“春夏养阳” 。
起居调摄
“夏三月……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”,夏季白天时间长,晚上时间短,容易造成人体生物钟的紊乱。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,我们需要调整作息时间,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。夏季应早点起床,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;晚些入睡,以顺应阴气的不足,是夏季养生的重要原则。
夏天不宜用凉水冲脚。人的脚部是血管分支的最远端末梢部位 ,脚底皮肤温度是全身温度最低的部位,极易受凉。若夏天经常用凉水冲脚,使脚进一步受凉遇寒,然后通过血管传导而引起周身一系列的复杂病理反应,最终导致各种疾病。此外,因脚底的汗腺较为发达,突然用凉水冲脚,会使毛孔骤然关闭阻塞,时间长后会引起排汗机能迟钝。特别是,脚上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凉水刺激时,正常运转的血管组织剧烈收缩,日久会导致舒张功能失调,诱发肢端动脉痉挛,红斑性肢痛,关节炎和风湿病等。
精神调养
在精神调养上,“春季要生”,而夏季则要放,即精神要充沛、饱满、情绪外向,因为只有神气充足则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,若神气涣散则人体的一切机能遭到破坏。
邱处机说:“夏三月,欲安其神者”,因为夏日炎炎,往往令人心烦,而烦则更热,故宁心静神尤为重要。
饮食调养
夏季饮食调理主要以健脾和胃、益气生津为主。一般情况下,夏季应吃一些能补益阳气和津液的食物,但性质要平和、微凉,切忌滋腻、温热。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、维生素、水和无机盐。
多吃一些能够清热、利湿的食物, 如西瓜、苦瓜、西红柿、黄瓜、绿豆、乌梅等。
宜省苦增辛。不可食苦味的食物太多,一定要多吃点辛味的食物,这样可避免心气偏亢(中医认为苦味入心),有助于补益肺气(心属火,肺属金,火克金,心火不亢,肺气平和),宜吃清淡少油、易消化的食物,少食含脂肪多的食物。夏季炎热的刺激,使神经中枢处于紧张状态,内分泌腺的活动水平也有改变,引起消化能力减低,胃口不开,不欲饮食。
夏季自制消暑饮料
五豆汤饮料:绿豆、赤白小豆、黑豆、白扁豆各适量,生甘草10克,煮沸凉后代茶饮。本汤营养丰富,味道甜美,既可补充盐分,又能清暑解渴。
应季汤
麦冬芦根汤
芦根15克 、麦冬15克,放入杯中,倒入沸水,加盖焖10分钟即可饮用,也可一同煎水服用。
对于夏季汗多、头晕、咽干、烦闷、便秘等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。
为什么在夏天能治疗冬天疾病?
中医“冬病夏治”三伏贴,是顺应天气和时节变化进行的外治法。在夏季伏天,人体阳气旺、腠理开,通过穴位敷贴中药刺激,可有效疏通经络气血,调节脏腑功能,以达到内病外治,冬病夏治的功效。对一些多在冬天发作的呼吸道疾病、过敏性疾病、关节病变、慢性脾胃疾病有较好的疗效,连续敷贴数年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,预防感冒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