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过国家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验收
|
2011年7月27日-28日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评审验收专家组,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改司副司长杨龙会的带领下,对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了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项目和“十一五”重点专科项目建设进行了评审验收。 2007年2月,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(天水市二院)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后,该院严格按照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标准”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建设目标与要求,在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,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试,规范医疗制度,狠抓中西医结合内涵建设,持续提高中西医结合医疗护理质量、中医、中西医结合治疗率和中医药使用率,着力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,打造强势品牌,注重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作用的发挥,取得显著成效。一是业务指标显著增长,医疗质量不断提高。2008年完成门诊量25.16万人次,出院病人10197人次,开展大、中型手术2732台次;2009年完成门诊量25.62万人次,住院病人11302人次,开展大中型手术2923台次;2010年完成门诊量27.7万人次,出院病人13170人次,开展大、中型手术3302台次;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。医院新建的住院大楼已于2009年11月投入使用;争取到国家第四批扩大内需专项建设资金1500万元,于2009年11月开工建设的中西医结合大楼建设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,计划2011年8月中旬投入使用,患者住院环境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;四年多来,医院经过多方努力,投入2800余万元,通过招标采购购置的直线加速器、磁共振成像系统、DR、胆道镜、超声刀、奥林巴斯电子鼻咽喉镜、美国史塞克公司鼻内窥镜系统等诊疗设备已投入使用;添置的美国惠普GE4500型彩超、德国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仪器设备也已投入使用,使医院的诊疗水平不断得到提高;对医院网络管理系统进行了扩容、升级,率先在全市市级医院全面开通门诊、住院医师工作站,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;医院建立了电子阅览室,开通了远程会诊系统,在方便医护人员电子阅览和检索的同时,为急危重症患者诊疗搭建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平台。在门诊、住院大厅安装了触摸屏,方便患者就诊费用查询;三是中医、中西医结合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,学术氛围日趋浓厚,中西医结合内涵建设及医院的社会影响显著提高。2008年,全年开展新业务、新技术24项;通过省、市、区鉴定的科研项目4项;有4项科研项目获省、市、区级科技进步奖励,其中省级科技进步3等奖1项,黄甫谧科技进步2等奖1项,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1项。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篇。2009年,全年开展新业务、新技术57项;通过天水市科技局鉴定科研7项,通过区科技局鉴定科研1项;获天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、三等奖1项,获区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、二等奖1项。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5篇。2010年,开展新业务、新技术78项;通过天水市科技局鉴定科研9项;有6项科研获天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。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篇,出版专著3部。经过努力,2009年11月29日通过了国家中管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的中期评估,2011年4月顺利晋升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。
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、现场实地考核、查阅病历及相关文件资料、个别访谈等形式,对该院建设情况进行了评审验收并给予了充分肯定:医院设备投入明显增加;医疗业务量大幅上升;综合实力明显提高,管理水平迈上了新台阶,提升了医院在省内的影响力和美誉度;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针灸科,省级专科老年病科、消化内科、神经内科以及省级中医药重点在建专科康复科成效突出;对若干优势病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临床研究,形成了一系列中西医结合病种诊疗和护理规范,对急危重症的诊疗能力明显提高;建成了若干科学研究技术平台,承担重大课题的科研能力明显提高;在自主研发、合作研究、高水平论文发表等方面,已经形成独特的优势,在全国已有重要的影响。专家组并建议,要进一步加强名老中医传承工作,不断提高中高级人才的数量和质量,继续加强中医理论和实践的规范化培训,落实并制定中西医结合病种的诊疗和护理规范,特别要注意优势病种中的中医药的应用要制定有力措施,提高院内制剂在优势病种当中的使用率,发挥本院医药相长的优势和特色,继续加强医院文化建设;不断拓展国内外中西医结合领域当中的合作和交流渠道。 专家组一致认为: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已实现了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目标,完成了建设任务书所确定的计划,推荐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为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。
|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