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—肾病科

        

肾病科以中西医结合诊治肾脏常见病、多发病及部分疑难杂症为特色,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为一体,在天水市乃及陇东南地区享有一定知名度。科室拥有一支技术精湛、训练有素、服务优良的专业技术团队,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,主治医师3名;医师中硕士2名,其余均为本科学历。科室不断选派技术骨干赴南京、西安等地大医院进修深造,学习先进医疗技术,同时也请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定期来我院坐诊,指导诊疗工作。科室对急慢性肾小球肾炎、肾病综合征、糖尿病肾病、高血压肾损害、紫癜性肾炎、狼疮性肾炎、IgA肾病、间质性肾炎、急慢性肾功能衰竭、尿路感染等原发性、继发性肾脏病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。

血液净化中心拥有65台国际先进的血液透析机、在线血液透析滤过机及CRRT机,可开展血液透析、血液透析滤过、血液灌流、持续性肾脏替代(CRRT)等治疗,以上设备均配置有细菌过滤器、干粉挂架,并配有最新型迈凌双极反渗水机一台,为开展高品质的血液净化提供了可靠保障,是我省早期实行高通透析的血液净化中心之一。中心可开展各种血管通路的建立(包括临时导管、半永久导管、动静脉內瘘),对急慢性肾功能不全、尿毒症、急性农药中毒、难治性心功能衰竭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多脏器功能衰竭、急性重症胰腺炎、顽固性胸腹水等多种危重疾病等疾病的治疗取得非常好的疗效,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。治疗人次已增长至年1.8万余人次,无论数量和质量在我省均处于较高水平。

科室积极开展科研教学工作,完成省级继续教育项目1项,市级科研项目4项,其中2项获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,撰写学术论文10余篇,分别在《中华肾脏病杂志》、《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》等刊物发表。

中西医结合特色诊疗:

  1. 阳和汤加味配合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;
  2. 中医“托透伏邪法”治疗IgA肾病、紫癜性肾炎;
  3. 中药穴位贴敷、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;
  4. 中药药浴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;
  5. 健脾益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。

肾病科全体医护人员祝您早日康复!

......

您现在位置:科室导航 >> 内科系 >> 肾病科 >> 相关疾病 >> 浏览文章
    淋证临证备要
    时间:2019/4/28 8:35:14    作者:未知


     

    一、正确分辨淋证的兼夹、转化,明辨标本虚实

      淋证是内科常见病症,临床病人病情复杂多样。同一患者常可发生数种淋证并存,虚实夹杂,甚或兼夹消渴、水肿、癃闭等证。辨证时,既要掌握淋证共性,又要熟悉各淋证的特征,通过病因分析,虚实判别,正确分辨各种淋证兼夹、转化。避免教条套用书本知识。必要时,用西医实验室检查作为辅助,明确病因、病机、病位、虚实以及标本缓急。

         二、急则治标,缓者治本

      对于病情复杂的淋证病人,应正确采用急则治标,缓者治本的治疗原则。如劳淋兼夹热淋,劳淋为本,热淋为标,正虚为本,湿热为标,考虑湿热已上升为主要矛盾,诊疗时应以热淋为急务,采用清热解毒,利尿通淋之治则。待湿热已清,转以扶正为主。另一方面,如有对本证影响不大的兼证存在时,还应抓住主要矛盾。以石淋兼夹血淋而言,石淋是病因,属本证,血淋是石淋的兼症,属标证,如若血淋不严重,不上升为主要矛盾时,治疗仍应以排石通淋为主,止血为辅。只有做到本证除,才能达到标证愈。因此临证抓住主要矛盾是治疗的关键。

    三、注意忌汗、忌补的正确运用

      淋证的治法,古有忌汗、忌补之说,如《金匮要略·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》说:“淋家不可发汗。”《丹溪心法·淋》说:“最不可用补气之药,气得补而愈胀,血得补而愈涩,热得补而愈盛。”验之临床实际,未必都是如此。淋证往往有畏寒发热,此并非外邪袭表,而是湿热熏蒸,邪正相搏所致,发汗解表,自非所宜。因淋证多属膀胱有热,阴液常感不足,而辛散发表,用之不当,不仅不能退热,反有劫伤营阴之弊。若淋证确由外感诱发,或淋家新感外邪,症见恶寒发热、鼻塞流涕、咳嗽咽痛者,仍可适当配合运用辛凉解表之剂。因淋家膀胱有热,阴液不足,即使感受寒邪,亦容易化热,宜避免辛温之品。至于淋家忌补之说,是指实热之证而言,诸如脾虚中气下陷,肾虚下元不固,自当运用健脾益气、补肾固涩等法治之,不必有所禁忌。

    四、博采兼收,扩大立法思路

    在淋证治疗中,不应拘泥于本教材中的一些治法及方药。应博采古今有效之方法。对热淋,其主要病理因素是湿热,但在临床,还可见肝经火旺及心火偏盛者,治疗上以八正散为基础方外,还可配合龙胆泻肝汤或导赤散加减用药。对石淋的治疗,使用利水通淋、排石消坚的中药外,加用行气活血、化瘀软坚中药,疗效更佳。有报导实验研究提示:穿山甲片、王不留行、当归、桃仁等中药具有使结石变脆的药理作用;大黄、川芎、牛膝可增强输尿管蠕动,促进结石排出。因此对于石淋日久不愈者,或石淋兼有瘀象者,可在石苇散的基础上配以理气活血化瘀之品。